云南富民香豬生態養殖場,專業養殖巴馬香豬 和竹鼠,包括巴馬香豬種豬和商品豬,以及商品竹鼠;種植藍莓和紅樹莓,供應果苗和鮮果。巴馬香豬肉質鮮美,原屬于朝廷貢品,肥而不膩,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同時,巴馬香豬養殖是農村養殖致富門路,投入小,回報快,少食,以青飼料和粗糧為主。
云南富民香豬生態養殖場是國內專業介紹特種養殖品種:巴馬香豬、竹鼠、藍莓、紅樹莓,結合廣西特色養殖方式,包括巴馬香豬種豬以及商品豬,遵循“品質,合作致富”的香豬文化。
巴馬香豬源產于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它是一個具有悠久的飼養歷史和穩定的遺傳基因、且品質優良而珍貴稀有的地方小型豬品種。1995年3月,巴馬被國家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香豬之鄉”之后,巴馬香豬便作為地方特產載入了史冊。巴馬香豬性野早熟,外貌清秀,體型矮、小、短、圓;飼養粗放,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成年個體45KG左右,種母豬一般利用年限為八年,長可達十四年。巴馬香豬舉世聞名,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味美甘香,營養豐富,勝似山珍野味——果子貍,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之美稱而被譽為豬類的“名門貴族”。所以,巴馬香豬用途廣泛,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巴馬香豬來源于土豬,傳說它系野豬馴化而成,群眾稱之為“冬瓜豬”、“芭蕉豬”或“兩頭烏”。因其骨細皮酥,肉質細嫩,外地人食之甚感鮮香,逐傳名為“香豬”,并于1982年載入《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時正式命名為“巴馬香豬”。過去因交通信息閉塞及“不借種”的封建思想影響,群眾一直采用留仔配母的閉鎖繁殖方式進行高度的近親繁殖,經過幾百年的時代相襲,終于造就了這么一個基因純合、體貌別致的優良品種。同時由于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使得大量的有害基因逐步淘汰,實現了其穩定的遺傳性能,杜絕了死胎和怪胎現象。由于巴馬香豬尚保存一定的野性同時還是一個早熟品種,人們在如今的生產實際中為保持其獨特的體型外貌、生產和肉質性能,依然采用本交和一定程度的近親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