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敗血癥---暴發性出血性敗血癥流行病,又稱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出血性敗血癥;進入高溫季節后,暴發性敗血癥的發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廣大水產養殖者須密切關注與積極防治。
淡水魚敗血癥病原
淡水魚敗血癥,此病由多種病原菌引起,如嗜水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凡隆氣單胞菌、簡達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弧茵等。主要由嗜水氣單胞菌感染引起,該菌在土壤、水體中普遍存在。
一般認為多種致病病原菌是一類條件致病菌,只有再一定條件下才會造成魚類發病,水溫和氣候突變、水質惡化、寄生蟲感染、魚體免疫力低下是疾病暴發的重要誘因。
魚敗血癥流行情況
危害的魚類主要有鯉、鯽、鰱、鳙、團頭魴、鱖、烏鱧、鯪等魚類,危害較嚴重的品種以白鰱、銀鯽、魴魚為甚,流行時間為3-11月份,6-9月份是該病的高發季節;發病適宜水溫為25~32℃;在水溫9-36℃均有流行,尤以24℃以上流行嚴重,10月份水溫下降后病情有所緩和。
水溫持續在28℃以上的高溫季節及高溫季節過后仍保持在25℃以上的水溫條件時,易暴發流行,危害各種規格的魚類。
淡水魚敗血癥,該病危害對象主要是鯉、鯽、鰱、鳙、團頭魴、鱖、烏鱧、鯪等魚類,從夏花、魚種到成魚均可感染。不僅精養池塘發病,網箱、網攔、水庫養魚等也有發生。此病引起死魚的順序一般為:鰱、鯽、草、鳙、鯉、鳊……
魚敗血癥癥狀
淡水魚敗血癥,主要表現為魚體多處發紅出血或充血,呈摔傷狀,潰瘍。主要癥狀是魚體各器官組織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頭、腹、口、腔、體側和鰭條基部出現充血性紅色斑點,體表各部位充血嚴重,鰓蒼白或紫色,鰓絲腫脹,多黏液。
解剖后出現腸壁充血且半透明,腹腔內積黃色或血紅色腹水,腸道有炎癥,肛門,有的魚肛門并伴有腸液溢出,有時肛門處拖粘液便,肝、腎臟腫大。
嚴重時魚體表面嚴重充血,以至內出血,眼眶周圍也充血(鰱鳙魚更明顯),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淡黃色透明腹水或紅色渾濁腹水;腮、肝、腎的顏色比較淡,呈花斑狀,病魚嚴重貧血,肝臟、脾臟、腎臟腫大,脾呈紫黑色;膽囊膨大,有時呈棕黑色,腸系膜、腹膜及腸壁充血,腸內沒有食物,而有很多黏液,有的腸內積氣,腸被脹得很粗;有的病魚鱗片豎起,肌肉充血,鰾充血,腮絲末端腐爛,甚至有時發現一些魚肉眼看不出明顯癥狀就死亡。
有時病魚厭食,在水中靜止不動或在水中行動遲緩或發生陣發性亂游、亂竄,有的在池邊摩擦,然后衰竭而死。
在高溫季節急性感染發作時,有些魚外表癥狀還沒有表現出來即死亡。急性感染發作的發病預兆:先在池塘等水域沿岸,集結許多魚、蝦及鳑鮍魚等小型魚類,其下頜、鰓蓋、腹部充血,肛門,游動緩慢,魚體背變深黑色。繼之,白鯽、鰱、鳊、鯉、鳙等依次暴發,病魚失去平衡,上下翻滾,魚體各部出血致死。
血鰓平-山西昌泰
[血鰓平作用用途]
1.本品為新一代水質改良劑,主要用于抑制水產養殖動物的暴發性敗血癥,肌肉充血、鰓蓋和眼眶周圍充血、爛鰓,局部鰓絲缺損、爛身、爛鰭、鰭條發紅、皮膚潰瘍、癤瘡、豎鱗、腸炎、腸道充血發紅、肛門外突、腹腔內充滿積液、腹水、食欲完全喪失,以及由真菌、病毒、各種寄生蟲類引起的繼發性細菌感染。
2.本品對水環境惡化和細菌感染引起的肝膽綜合癥,肝臟腫大,輕微貧血,膽囊色較暗,肝臟變黃發白,花肝,綠肝、肝臟易碎,膽囊脾腎腫大,臟器系統同時膨大的癥狀也有極好的效果。
3.對水質惡化突變引起的蝦蟹偷死、空腸、空胃、白便、白斑、肝胰臟萎縮、腸炎、紅體、肌肉變白壞死、黑鰓、水腫、顫抖有顯著的功效。
4.適用于海、淡各種水產養殖的洗卵。同時對于海參、貝類、蛙、蟹、大鯢、觀賞性水族動物等種類也有獨特的效果。
[血鰓平用法與用量]使用前,將上下搖勻,加水稀釋500--800倍后,全池均勻潑灑:每畝水體(水深1米)用本品30-50ml,一日1次,連用2--3次。洗卵、苗體消毒時,施用1ppm,浸浴25分鐘。
[血鰓平注意事項]1.禁與肥皂及鹽類消毒劑同時使用。2.使用后的廢棄包裝,要妥善處理。3.本品要妥善保管,不得造成人、畜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