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發展,放苗量、放苗密度都逐年提高,但病害所導致低成活率一直困擾著廣大蝦農。近幾年,主要以蝦肝腸胞蟲病、白斑綜合征、急性肝胰腺壞死為主要病害。其中病毒病為例,是目前對蝦病害中危害大的疾病。病毒性疾病發病急,危害大,而且抗菌素藥物治療無效,病菌、病毒二重感染后,很快就會出現暴發性流行病害。病毒一般經鰓和口腔進入蝦體內,破壞對蝦的造血功能和消化功能,導致對蝦死亡。因此,提高對蝦抗病能力,是促進對蝦健康生長的重中之重。
根據近幾年,南美白對蝦病害發生情況,主要分區防控重點如下:
1、華南主產區:包括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的對蝦種苗培育及高位池、土池和季節性大棚對蝦養殖區,重點防控蝦肝腸胞蟲病、白斑綜合征、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條件性肝胰腺壞死綜合征、傳染性肌壞死病、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桃拉病、黃頭病等。
2、華東主產區:包括浙江、江蘇和上海的對蝦種苗淡化標粗及土池、小棚和高位池對蝦養殖區,重點防控蝦肝腸胞蟲病、白斑綜合征、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條件性肝胰腺壞死綜合征、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傳染性肌壞死病、黃頭病、桃拉病等。
3、華北主產區:包括山東、河北、天津、遼寧的對蝦種苗培育、淡化標粗和對蝦土池、室內工廠化和小棚養殖區,重點預防蝦肝腸胞蟲病、白斑綜合征、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黃頭病、條件性肝胰腺壞死綜合征、肝胰腺細小病毒病、桃拉病、傳染性肌壞死病等。
4、內地淡水養殖區:包括湖北、湖南、安徽、云南、四川、河南、新疆等內地省市自治區的土池、精養池和季節性大棚對蝦養殖區,重點根據種苗來源地及當地克氏原螯蝦、羅氏沼蝦和其他甲殼類傳播的病害情況,防控白斑綜合征、蝦肝腸胞蟲病、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條件性肝胰腺壞死綜合征、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傳染性肌壞死病、桃拉病、黃頭病等。
那么,如何提高南美白對蝦抗病力,促使對蝦快速健康生長,具體養殖原則應掌握“早期壯苗,中期防病,后期強化營養”三個方面:
1、前期健苗:部分養蝦戶習慣于蝦苗長到3cm以上才喂幼蝦配合飼料,有的蝦苗投入20天后才喂飼料,利用蝦池肥水的基礎餌料生物養蝦。這對于南美白對蝦來說是很不科學的,蝦苗剛從育苗場放入蝦池養殖,如果營養跟不上,就會給整個養殖過程帶來病害。如果在蝦苗入池后立即加喂少量的免疫球蛋白動物性餌料,可以提高蝦苗對外界刺激的應激能力,顯著提高蝦苗成活率。
2、中期防病:由于南美白對蝦攝食量大,投餌量可按其生活習性進行調整,每天可投喂5次~6次,白天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5%,晚間投65%。每餐拌料投喂正康元空腸寶+肝益肽,以提高蝦體的抗病力,促進對蝦肝胰腺健康。
3、后期催肥:在中期的養殖基礎上,加大投餌量,特別是在對蝦攝食旺盛的傍晚和深夜,加強優質配合飼料的投喂,并增加投喂次數,適當提高蝦塘的池水鹽度,促進對蝦蛻殼和硬殼,這樣可以提高商品蝦的質量,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但此期間由于生長速度快,容易出現營養性疾病,因此抗病保健也不能忽視。
4、病害防治:引發蝦病的原因多種多樣,一旦暴發,常引起大面積死亡,是長期困擾養蝦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在發病期間一般都很難找到立竿見影的有效辦法,以預防為主便被視為根本的途徑,養殖過程中需對水體定期消毒,增強防范意識,發現異常,及時找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分析處理,提前消毒預防,有備無患。
另外,各養殖場應根據場區條件、投資強度、養殖規模、期望產出,選擇合適的防控方法,包含養殖前準備、苗種選擇放養、養殖期管理的各個環節,具體技術的運用可歸納為96字的12項技術要訣,下面給各位養殖朋友分享:
1 .布局建場,風險莫忘;2 .生產規劃,安保先抓;
3 .池塘整備,清消到位;4 .早納先凈,培水充 分;
5 .檢疫測毒,精選苗源;6 .標粗轉料,平穩過渡;
7 .分級定密,合理放養;8 .蝦魚搭配,生態防病;
9 .培菌投糖,絮團加強;10.精細投喂,少吃多餐;
11.驗水刮底,勤測勤調;12.查生測長,依診控防。
以上述技術要訣為指導,因地制宜地進行多種技術方案的集成組合,將顯著提升養殖場的防控水平,有效防控南美白對蝦病害,提高南美白對蝦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