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結節性皮膚病又稱牛皮膚疙瘩病,是有一種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屬的DNA病毒所致。病毒可在被感染牛的唾液中存在,該病可以通過被污染得環境感染。但是主要的傳播方式是節肢昆蟲媒介的機械傳播,也就是蚊蠅的叮咬,所以在以往流行地區多發生在雨后的昆蟲活動,所以說這種疾病與雨季有關。隨著蚊蠅叮咬機械傳播的病毒,通過白細胞相關的病毒血癥在機體內迅速的發展。
推薦使用:五號抗毒散
功能:瀉火解毒,涼血。
五號抗毒散-主治五號病毒病
主治:熱毒發斑,高熱神昏,抗病毒類口蹄水皰病。癥見大熱躁動,口渴,昏狂,發斑,舌絳,脈數。
用法與用量:一日兩次,連續5—7天,馬,牛30g—50g,羊,豬50g,兔,禽1g—3g。
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也可通過間接接觸方式傳播,病牛污染的環境、污染物及媒介,如用具、飼料、墊草以及病牛糞便、分泌物、毛皮等。
節肢動物可傳播多種痘病毒,如禽痘、黏液痘等。目前為止,已經證實,蚊子可能傳播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嚴重感染動物的損傷皮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這為吸血節肢動物提供了豐富的污染來源。發現,非叮咬的蒼蠅也發揮傳播作用。其作為媒介,通過采食因牛結節性皮膚病死亡的動物尸體,從含高滴度的損傷皮膚或體液中攜帶病毒。非洲硬蜱也可傳播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
防控措施
立即撲殺所有確診發病牛,對撲殺和病死牛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做好同群牛臨床監視,對養殖環境進行徹底清洗、消毒,殺滅蚊蠅等昆蟲媒介。采用國家批準的山羊痘弱毒活疫苗對疫情所在縣健康牛只進行緊急免疫,建立免疫帶。撲殺、緊急免疫完成后1個月內,限制同群牛移動,禁止發生疫情縣活牛調出。同時,加強流行病學調查,查明疫情來源和可能傳播去向,及時消除疫情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