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池塘水質惡劣的原因數不勝數,殺蟲藥、氨氮亞鹽高、倒藻等等都是水中的“毒”,而且這些毒就像空氣當中的PM2.5、灰塵、細菌、病毒,無時不刻地通過水產動物的鰓部,進入血液,進入身體循環。因此要想養殖成功,步應該將水體中的“毒素”清除掉!今天,河南濟福(濟德)生物和大家探討一下關于養殖水體毒素的問題吧!
從生理代謝角度來看,水產動物主要依靠肝胰臟進行解毒、排毒,當各種毒素累積超過負荷,肝胰臟就會出現功能障礙,繼發感染各種細菌甚至病毒病。
有毒物質的來源:
在養殖過程中不當使用消毒劑、殺蟲劑、抗菌藥、肥料等,對蝦蟹產生毒副作用。藥物本身有毒性殘留或者本身無毒但與水體的其他物質反應后產生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導致養殖水產動物肝胰臟功能受損,引起慢性中毒,抵抗力下降,繼發感染各種細菌、病毒,甚至死亡。
再者,水體中有機物分解產生的有毒中間產物及藻類毒素和細菌毒素等,也會影響水產養殖動物。
另外,水質指標如pH偏高、溶氧不足等也會對蝦蟹的產生間接的毒害作用。
吸收毒素的途徑:
①鰓吸收:水生動物在池塘中不斷地濾水、吸入。②攝食:有害的藻類、霉變飼料、塘底腐敗物質等。③體表與水的交換作用等。
有毒物質的積累濃度在水生動物適應范圍內,一般影響不大,有的有助于水生動物體內的新陳代謝,促進其生長(如微量的鋅、銅等重金屬離子);但是稍微超量,則會對水生動物產生毒性,輕則生長緩慢,重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