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魚苗培育的時節,但是往往因為培育池的面積太大、水過深、水質差等原因,導致魚苗成活率降低,如何提高魚苗的成活率成為養殖戶的心病。對此,北京牧王動物藥業有限公司漁業專家建議養殖戶找出魚苗成活率低的原因,然后采取相應的對策進行解決。
牧王動物藥業關于提高魚苗成活率的建議
1、魚池中敵害生物
太多由于有相當多的魚池沒有清塘,或清塘不徹底,或用的是已經失效的藥物,或在注水混進了野雜魚的卵、苗等敵害生物,它們與魚苗爭餌料、爭氧甚至殘食魚苗。
對策:必需嚴格徹底清塘消毒,用剛出窯的塊狀生石灰清塘效果較好;注水時一定要在進水口加雙層眼網布攔截敵害生物。
2、魚苗池中的殘留毒性大
由于清塘時藥物用量大、水溫又較低,藥力尚未完全消失,或由于施用了過量的沒有腐熟或腐熟不徹底的有機肥作基肥,導致底層水中缺氧或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偏高,造成剛放入池的水花苗大批死亡甚至全軍覆沒。
對策:掌握恰當的施藥、施肥量,放苗前在池中架小網箱或打一桶中、下層池水放入少數魚苗先試水,若這些試水魚苗在4小時~8小時內無異常反應可以放魚入池。
3、放苗不合理
比較多見的現象是放苗密度求高、放苗時間求早,有時還將不同批次的魚苗同放一池或將不同品種魚苗也同放一池。有時又忽略了調節溫差等細節。
對策:根據魚池條件、不同品種、當地的氣候變化規律以及生產管理水平放苗。“貪多”的結果往往是魚苗長得慢、還易暴發疾病;“貪早”也常因強寒潮的襲擊造成重大損失。此外,切忌在大太陽下放苗,否則可能出現氣泡病;也不能把幾批苗或幾種苗同入一池,否則會出現大苗吃小苗、強苗吃弱苗的現象,而且培育出來的魚種大小懸殊、規格參差不一;外購魚苗放養時一定要“調溫”,勿使溫差超過2℃,否則也易造成大量死苗。
4、缺乏適口餌料
不少養殖戶沒有重視施肥培水,或者雖然施了基肥但因施肥時間與魚苗下塘的時間銜接得不好,魚苗下塘后因缺乏食物被餓死或長得不好。
對策:
(1)魚苗池在冬閑時徹底干塘,經受日曬和霜凍。這樣做有利于消滅敵害生物(如黃鱔、泥鰍、昆蟲等),有利于池底有機物的分解,有利于培肥池水;
(2)根據魚苗池的底泥厚度、肥料種類、水溫等情況確定合適的基肥施用量,施肥時間是在魚苗下塘前5天~7天;
(3)魚苗下塘后每天潑灑黃豆漿(每畝用黃豆漿1千克~1.5千克);并根據水色,每隔3天~5天酌施糞水作追肥,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30厘米。
5、管理欠科學
主要表現在追肥、豆漿潑灑得不均勻,造成水質過濃或過瘦,對適口餌料生物(輪蟲和水蚤)的繁衍不利,遇天氣突變時還易引起魚苗浮頭死亡;其次是注水時間過長或注水量過大,魚苗長時間頂流會消耗大量體力,這些是造成魚苗培育效果不理想的因素,生產中應注意克服。
對策:注意水質監測和培育池注水量控制。
6、長途運輸
長途運輸的魚苗放塘時因處理不當導致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光其原因除了“調溫”工作沒有做好外,裝苗袋內的水質指標也會因溫度的變化、排泄物的分解發生很大的變化等,造成大量死亡的后果。
對策:先將裝苗袋放在魚苗池的蔭涼處漂浮1小時~2小時以平衡水溫,直到袋內外的水溫溫差不超過2℃時才打開袋子。魚苗袋打開后,還不能馬上把魚苗放入魚池中去,而應舀少量池水逐漸加到袋內與之混和,以平衡水化學指標。把魚苗倒入大塑料盆內,逐漸向盆中加入池水,這樣能更好地平衡水化學指標。仔細觀察魚苗的行為,直到它們活動完全正常以后才能放入魚池。
7、魚苗質量太差
親魚培育得不好或近親繁殖的魚苗因先天不足生命力弱,培育的成活率往往不高,且個體大小不均、畸形苗占的比例大;有些魚苗繁殖場的孵化條件差、孵化用具不潔凈,產出的魚苗帶有較多病原體(如病菌、寄生蟲等)或受到重金屬污染,魚苗下池后成活率必然很低;高溫季節繁殖的苗因孵化出膜時間很短、魚苗的生命力比較脆弱。此外,由于魚苗太嫩,下池后沉底不動,也易造成大量死亡。經過幾次“包裝、發運、放池”魚苗下池后的成活率也必然不會高。
對策:對不外購魚苗,注意魚苗的選擇;對于自繁魚苗,牧王動物藥業建議做好親代記錄,避免近親繁育。
8、培育池條件太差
培育池的面積、水深、底部淤泥的厚度都會影響魚苗的存活率。
對策:建議選用單池面積3畝以下、底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的魚池作培育池,放苗時的水深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左右。